随着小暑的到来,炎炎夏日正式拉开序幕,高温高湿的环境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,也成为了多种“暑热病”的温床,作为医院的药剂师,我深知在这个季节里,合理调整用药方案对于患者的重要性。
问题提出:在小暑期间,如何根据气候特点及患者病情,科学地调整药物使用策略,以减少因高温引起的药物失效、不良反应增加等风险?
我的回答:
注意药物储存,小暑时节,高温易导致药品变质失效,尤其是那些需要冷藏保存的生物制剂、抗生素及部分口服液等,患者应确保药品存放在阴凉处或使用冷藏设备,避免直接阳光照射和高温环境。
调整用药时间,高温时段人体新陈代谢加快,药物吸收和排泄速度也可能受到影响,建议患者在早晨或傍晚较为凉爽时服用药物,减少因体温升高导致的药物反应加剧。
关注补水与药物相互作用,夏季人体易出汗,需增加水分摄入以维持体液平衡,但某些药物(如利尿剂)会加剧体液流失,此时需特别注意补水的同时,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服药时间,避免因脱水引发的不良反应。
警惕“暑热病”特有症状的药物治疗,如中暑引起的恶心、呕吐、头晕等症状,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,可考虑使用具有清热解毒、生津止渴功效的中药或中成药辅助治疗,但需严格遵循医嘱,避免自行增减药量。
加强患者教育,小暑期间,通过健康宣教、发放用药指南等方式,增强患者对夏季用药特殊性的认识,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,确保安全有效用药。
小暑时节的药学服务需更加细致入微,既要关注药物本身的管理与使用,也要考虑患者身体状况与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,以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助力患者安然度夏。
添加新评论